2024年11月01日,第20届User Friendly国际用户体验大会在深圳圆满落幕。在1日下午的议程中,大会开设4个行业平行峰会,其中在未来生活峰会上,有幸邀请到了来自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用户体验设计中心副总监潘磊先生,带来《重新定义智能化时代人与设备的关系》的精彩演讲。
主讲嘉宾简介
趋势引导演讲|精彩瞬间
汇川技术作为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主要聚焦于工业自动化、新能源汽车、智慧电梯以及轨道交通等领域。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行业,仍包含许多需要人工干预的传统环节。然而,在即将到来的智能化时代,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采集性变得至关重要。
智能化进程需要大量有效数据作为支撑,而这些数据的获取是首要任务。互联网领域也在向制造业探索,通过实地研究工厂设备、用户,并采集数据以训练模型。作为制造业的领军企业,我们有非常丰富的应用场景,需深入思考如何确保数据的有效采集与应用,以帮助我们的客户实现工厂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汇川技术其核心业务之一是通用自动化,广泛应用于3C、食品、饮料等生产设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汇川技术也有广泛的布局,主要提供核心部件;此外,智慧电梯市场中,中国有接近一半的电梯采用了汇川的控制与驱动设备;轨道交通方面,汇川技术的产品也服务于全国众多地铁线路中。综合来看,汇川技术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与能源行业,间接服务着人们的衣、食、住、行。

汇川技术的产品品类非常齐全,从自动化拓扑结构来看,底层是执行与传感层,包括工厂中的电机、声光电传感器、机器视觉、工业机器人等,之上是驱动产品、控制及IO产品、人机交互界面及工业软件。再往上,通过IoT技术传递数据上到工业云,进行数据分析与管理。整个产品族涵盖了光、机、电、液、气自动化行业全要素,通过这些技术和产品帮助客户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那么汇川技术是如何通过这些技术和产品实现“推进工业文明”的使命的呢?特别是在制造型企业和技术型研发企业中,关键在于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和服务,为客户赋能。
作为用户体验的从业者,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客户现场获取一手访谈资料,深入了解他们的场景,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产品定义时的可视化内容。然后,我们将这些需求转化为研发和开发团队能理解的技术语言和指标,这样才能把体验的目标导入产品开发过程中,并通过可用性测试来验收以保证产品的优良体验。

以工业软件为例,工业软件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但中国与西方在这方面存在几十年的差距。一般而言,OEM制造商在为客户提供整厂交付时,需求往往来源于终端工厂,大型工厂可能对智能制造有全面的规划,而OEM制造商可能只能承接和交付一部分生产控制设备。
部件制造商得到的需求,一般通过OEM制造商传递,这可能导致信息的不对称,最终转化回来的需求可能只能满足终端工厂的部分需求,进而导致OEM制造商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解决终端工厂的问题,甚至需要原厂的技术支持,推高整个链路的维护成本。

对于客户而言,投资是为了通过购买生产力工具(包括工业软件)以提高生产效率并获得回报。这个过程中,用户(工厂员工)的能力和经验至关重要,而生产力工具的功能、性能决定了生产效率。
我们可以将我们的行业经验沉淀转化为工具的一部分,从而降低OEM制造商员工的上手门槛,降低培训成本;同时我们将技术植入到工具中提升功能和性能,使OEM制造商能够更高效、高质量地开发他的设备,从而提高生产率,使企业主获得更多回报,形成商业闭环。

从端到端的微笑曲线来看,研发型企业通过技术产生附加值,而用户体验设计在中间起到了提升技术附加值的感知价值的作用。我们一方面为技术找到应用场景,另一方面将用户需求可视化并传递给产品定义团队,并与开发一起落地体验竞争力,形成价值闭环。

此外,人与设备的关系在工业场合中尤为复杂。要实现品牌愿景的传递,我们可以从社会技术系统的模型来审视传递过程。
我们的产品通过技术环境与任务和用户产生关联,同时外部环境和社会影响也会对设备有要求。品牌方面,从愿景使命到品牌承诺、价值主张和体验原则,都需要通过产品传递给用户。我们通过产品传递体验给用户,同时植入品牌元素,让用户能够更好、更轻松地使用,提高生产率,从而影响EU端的客户;而体验的提升也会使消费端市场获得更好、更高质量的产品,进而实现“共创美好生活”的愿景。

基于这些理解,我们在实践中先从外特性部分开始尝试:我们与益普索合作对190个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进行调研,了解客户对汇川技术品牌的感知与期望;我们与高层一起共创并提炼、共识了品牌价值的关键词,然后通过基于心理学的SimuPro工具挖掘视觉元素与品牌之间的深层联系;通过DSO工具探索抽象概念如何与我们的视觉特征相结合。

在确定了客户与品牌的关系后,我们进一步探索产品与产品之间以及产品与客户场景之间的关系:下图左侧是我们拥有的上千种产品,涵盖了软件和硬件;右侧则是几百个应用场景,我们从中抽象出了九种典型的组合拓扑,对物理环境建模。这些模型展示了不同类型产品之间的组合方式,以及组合后的物理关系,包括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这对于设计团队来说极为有用。

此外,我们还分析了人、产品、设备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横轴表达了我们的产品在智能制造场景中的显性化程度,纵轴表达了人与设备的交互距离。基于此,我们把我们的产品定义为了三种角色:“幕后英雄”、“舞台焦点”以及“协作使者”,每个角色都应有其合理的“个性与态度”,这些决定了我们产品外特性的设计准则。

未来的自动化设备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在项目中进行了一些访谈,发现人们普遍将未来的自动化场景与人形概念或智慧生命体相联系,这是集体潜意识的一种体现。未来的自动化设备,硬件不断软件化,软件不断智能化,人与设备的交互会越来越简单,甚至只剩下灯光与人的交互。那么设备将通过灯光的颜色、频率传递TA的状态,就像脉搏一样。这就是IntelliPulse,智慧脉搏设计语言的来源。
未来汇川的智能化设备应该:要真诚的表达自己的优势,吸引用户关注自己的状态;外要紧凑灵巧,内在要保持严谨,这是制造行业对产品的普遍要求;产品的组合要无缝衔接,外特性与功能和性能相得益彰;持续以人为本,节能环保践行社会责任。这些就是我们未来产品设计的方向。

结语
潘磊先生以汇川技术为例,深刻剖析了智能化时代人与设备关系的重新定义,不仅分享了汇川技术的用户体验设计实践经验,还提出了将品牌理念融入产品设计的创新思路。未来,人与智能设备的和谐共生,将是自动化行业产品设计持续发展的方向。